嘉黎县尼屋乡:小水渠三代变迁,仙境更添“利民美”
2024-10-24 16:23:32      来源:中国西藏网    
0

中国西藏网讯 上有连绵雪山比肩白云,下有易贡藏布贯流其中,坐落在群山之间的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嘉黎县尼屋乡受自然厚爱,山顶冰封,山脚江南,四季常有春冬交汇的仙境美景。然而,谁能想到,这个拥有冰雪融水和江河流水两大丰富水源的宝地,也曾面临过灌溉难的民生问题。

灌溉,一道困扰了尼屋几代人的难题

由于海拔低,气候适宜,土地相对平整,尼屋乡上下共14个村庄共同组成了嘉黎县主要且少有的农耕区。春播青稞,冬种小麦,闲时种菜,在这里,村民用辛勤向土地交换富足。

然而,在旧时的尼屋,俯仰见水,却难用水。易贡藏布虽好,海拔却大大低于农田,且河岸陡峭难行,更加剧了取水难度。灌溉用水只能向上去寻。

为了将山上的冰雪融水引到田中,当地人拼尽了一身力气。将树劈成两半,剜空中心,人们就地取材,用树干连接起引水的第一程。尼屋乡东亚村的扎西次仁曾是建渠的亲历者,据他回忆,每一段树干长约两米,重量至少有五十公斤,全靠每家每户的男人用肩膀扛到半山腰上的水源地。等水落下来,再用石头和着土糊上一道泥巴渠,一路通到各家田中。这就成了尼屋乡的第一代灌溉水渠。

一代水渠既耗人力,也不保水。原本丰富的灌溉水会一边从缺口外漏,一边被泥渠吸收,到达田里时就只剩下一点细流。可是,尼屋乡的农人就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勉力满足了耕种的基本要求,一辈又一辈在这里扎根。正如扎西次仁所说,“再苦再难,我们也绝不会放弃我们的农田。”

微信图片_20241024162426.jpg

行路途中,难免喜忧参半

直到1995年,来自四川的贾永明和同事奉命来尼屋乡忠玉村修建水电设施,终于为尼屋乡带来了一丝新气象。

背上用来劈石头的各种工具、沙子等建筑材料和当天的干粮,二十多个小伙子以石头为主材、水泥抹缝,在山岭上修筑起长达十一公里的发电、灌溉两用的尼屋乡二代渠——忠义水电站引水渠。有了水泥的加持,全新的二代渠引水量增大,水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,更为及时地满足了当地的种植需求。

提及自己曾经参建的项目,贾永明至今仍感到意义重大:“这边的农田和内地不一样,土质更疏松,差不多两三天就需要灌溉一次。要是没有了这水,庄稼就长不出来了。”

不过,此时的水渠依然具有很大的局限。一则,灌溉范围局限,基本只覆盖忠玉村;二则,受山体落石影响,水渠经常损坏,或有塌方堵塞水道,灌溉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。

水利暖人心,便民新乡村

一场彻底的改变终于在2017年到来了,覆盖全乡的水渠大改造在尼屋轰轰烈烈地展开。由国家政策支持并提供全额资金拨款,完全由水泥浇筑的新水渠是一张密织的网,将水源与尼屋14村从上到下紧紧联系起来。凡有村田处,必然有水渠经过,不落一村一户。不怕砸,不漏水,引水速度快,新水渠以其绝对的优势赢得了当地村民的心。

农田中,恰有几位村民在为播种冬小麦翻耕。谈到最新的水渠,大家不住地谈起“便利”和“感恩”。因为有了新渠,灌溉再也不复祖辈、父辈曾经的辛劳;因为有了新渠,耕种更快更好,农田能够创造出更多收入,成为更珍贵的致富之源。而这一切的便利,都要感谢党和国家对西藏、对尼屋乡建设的关注和大力支持。

如今,最初的泥渠被芳草覆盖,水电两用的二代渠早已弃置,崭新的三代水渠则接替前代的使命,绵延尼屋乡全境,广泛惠及沿线的14个村庄。小小的一条水渠是民生幸福的缩影,代代更迭,带来村民更加灿烂的笑脸。

责任编辑:向巴次珍

主办单位:中共嘉黎县委员会宣传部(县委网信办)
地址:西藏那曲市嘉黎县人民东路5号 电话:0896—3632144 0896—3632629
藏公网安备 54242202000001号 工信部备案号:藏ICP备2021000278号-1
技术支持:西藏传媒集团 网站地图